相約七夕,這份“0糖”指南,讓您甜蜜無負擔
2024.08.11 | 星光首創(chuàng)
七夕節(jié),又名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舊時七夕節(jié)除了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拜織女和拜魁星等習俗之外,也有許多應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如今這一天當然也少不了甜甜蜜蜜的甜食,比如巧克力、糖果、蛋糕等,以此來表達濃烈的愛意。
圖片來源:pixabay 然而,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和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專項行動的宣傳倡導下,許多甜食愛好者產(chǎn)生了一些顧慮,是否還可以和往常一樣食用甜食呢?以及如何在滿足味蕾的同時不影響身體健康呢?在這種健康觀念的影響下,低糖、少糖已經(jīng)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了,“無糖”、“0糖”食品成為大勢所趨。 一、什么是“0糖”食品?
“0糖”食品,是相對于常規(guī)含糖食品而言的,指含單雙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乳糖、麥芽糖的量很低的食品。 按照《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中關于“無糖”和“低糖”的定義,當食物或飲料中的單、雙糖含量≤ 0.5 g /100 g(固體)或 100 mL(液體)時,可以標注為“無糖”、“不含糖”或“0糖”了; 而當食物中的單、雙糖含量尚未達到無糖標準,但含量≤ 5 g /100 g(固體)或 100 mL(液體)時,這種食品或飲料可以標注為“低糖”。 圖片來源:pixabay
二、“0糖”食品為什么吃起來是甜的?
“0糖”食品仍能滿足人們對甜味的需求是因為使用甜味劑代替了蔗糖等添加糖,所以吃起來依然感覺很甜。 甜味劑是指能夠賦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劑。由于蔗糖的高熱量,容易引起齲齒、肥胖、高血糖、近視等問題,因此人們普遍認識到過量攝入蔗糖不利于健康。與蔗糖、果糖等添加糖相比,甜味劑具有甜度高、能量低、穩(wěn)定性好等特點,因此被廣泛應用在各類食品中,用來替代蔗糖,以此來滿足人們對甜味的追求。 甜味劑的種類有很多,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合成甜味劑[1]。天然甜味劑是直接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例如羅漢果提取物及從甜菊中提取的天然甜菊糖苷[2]。人工替代合成甜味劑一般通過化學合成得到,常見的有阿斯巴甜、糖精和三氯蔗糖等。此外,在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劑還有糖醇類營養(yǎng)性甜味劑(如赤蘚糖醇、木糖醇等)[3]。
三、甜味劑的優(yōu)勢有哪些? “甜味劑”與“糖”吃起來都是甜甜的,但“甜味劑”在健康方面的表現(xiàn)卻優(yōu)于“糖”很多。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甜味劑熱量比較低。甜味劑熱量低,幾乎不提供能量。它既能滿足人們對甜食的渴望,又不必擔心攝入過多的熱量,適合糖尿病人、肥胖人群和老年人等需要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攝入的特殊消費人群食用。 ②甜味劑可以改善腸道功能,主要源于功能性甜味劑能夠促進腸道內(nèi)雙歧桿菌的增殖,并在人體腸道內(nèi)產(chǎn)生雙歧桿菌,產(chǎn)生短鏈脂肪酸和一些抗菌素物質(zhì),對致病菌和腐敗菌的生長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加腸道蠕動,改善便秘情況[4]。 ③甜味劑還具有抗齲齒的作用,功能性甜味劑中的低聚糖和糖醇等不會滋養(yǎng)口腔細菌,還能抑制突變鏈球菌的生長,所以人們長期食用甜味劑食品不會引起牙齒的齲齒情況。 ④部分甜味劑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α-葡萄糖苷酶存在于小腸上皮絨毛膜刷狀緣上,將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分解為單糖最終被人體利用,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可降低血糖波動。劉國玉等[5]證實當抑制率在25%-75%范圍內(nèi)將赤蘚糖醇與海藻糖、赤蘚糖醇與異麥芽糖醇復配可明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相信在看完這篇文章后,大家對于“0糖”食品都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概念。但值得提醒的是,不要為了減肥等原因過度戒糖,糖分攝入是人能量的主要來源,長期不攝入糖分會影響機體代謝和能量補充,嚴重者甚至會導致低血糖。均衡的飲食和適當?shù)倪\動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最佳方法,希望大家都能保護好自己的健康。 纖云弄巧,佳期如夢。 巧果巧酥,祈福求緣。 七夕已至, 在這個美好的節(jié)日里, 祝大家愛情甜蜜, 生活美滿!
參考文獻 [1] BelaynehA,TadeseE,Molla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Medicine, 2020, 13:1051-1066. [2]SaraivaA,CarrascosaC,Raheem D,et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and Public Health, 2020,17 (17):62-85. [3] 黃柯,鄭積敏,楊春霞.無營養(yǎng)性甜味劑——替代糖[J].化學教育(中英文), 2024, 45(2):1-12. [4] 成圓,王宇加,王婷婷,等.幾種典型天然甜味劑的功能活性及食品加工應用[J].現(xiàn)代食品科技, 2023, 39(8):326-333. [5] 劉國玉,柳嘉,萬寧,等.小分子糖及糖醇體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響[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7, 43(3):6.